不同类的刮奏在具体运用方面是颇有讲究的(古筝刮奏的具体运用讲解)。连接性刮奏,必须做到 “连”,要最大程度地使其与前后音相连。这就又牵涉到刮奏的时值问题。
应考虑刮奏是倚音形态还是八分音形态,依照刻定的时值来安排刮奏的长度和音阶走行的频率,务求充实、饱满,前后戮连,才能够达到连接性刮奏的目的。而装饰性刮奏则重在 “装饰”二字,必须起到 “锦上添花”的功用,要做到短小灵动,突出一个 “趣”字,因此装饰性刮奏的音阶行走频率一般较快,要刮得轻盈流畅而不死板。
特别要强调的是,前面提到装饰性刮奏与连接性刮奏并存的问题,但是,“并存”并不等同于 “兼容”,这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刮奏类型,不可混为一谈,不能因为两者间的相似而把它们统归为同一类型。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装饰性刮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连接作用,但其往往更强调与后一音的豁合度而不着重与前一音相连。
有时,为了增加装饰性刮奏的 “趣意”,它甚至可以作为一个三十二分音符或者更短的倚音,只做主音发生前的起势存在。而连接性刮奏是绝不允许与前后脱开的。二者相较,装饰性刮奏比连接性刮奏来得更为灵活和多变,所以乐曲中常存在“作为连接性刮奏使用的装饰性刮奏”。
内容性刮奏是刮奏运用中最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它要表现的景象和情绪千变万化,完全在于演奏者如何表达。有意思的是,同一个刮奏在不同的乐曲中有不同的意味,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又有不同的灵性,在不同的听者耳中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内容性刮奏就好比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橡皮泥,你想要捏什么,捏得像不像、好不好看全靠自己把握。
内容性刮奏的高深之处就在于演奏者须与听者形成共鸣,把你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弹奏与听众脑海中浮现的内容统一起来,老话常用 “对牛弹琴”来形容听者麻木,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演奏者不能很好地传达信息而与听者脱节所造成的呢?
所以,把握内容性刮奏最关键的在于 “感受”,没有感觉的音乐是死音乐,没有感觉的刮奏要来何用?演奏刮奏时,必须有 “1 +1 >2”的效果,无论是几个音阶回环的大刮奏或是两三个音的花指,都要能准确地表达意境,表现情绪,否则刮奏便成了可有可无,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无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