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葫芦丝变了音


      葫芦丝,这一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乐器,其柔美的音色和独特的造型,长期以来成为人们解读“彩云之南”瑰丽风情的有力注脚。如今,它又作为一种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迅速占领了昆明的街头巷尾乃至全省各地的旅游景点,颇受旅游者青睐。然而,记者经过实地采访和调查,却惊奇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新感觉”难抵“旧回忆”  
    在昆明街头巷尾穿梭的人流中,商贩们“全身武装”着葫芦丝,以边走边吹的方式兜售这一乐器。位于繁华闹市的花鸟市场,短短百米的小街,至少有八九家商铺把葫芦丝悬挂于显要位置,店主在热情介绍其特点及价格的同时,还不忘奉上一张葫芦丝吹奏指法表,令人欲买之而后快;而人气飙升的云南各大旅游景点,葫芦丝更是随处可见,在出售者的“快嘴”之下,买卖自然煞是爽快。据花鸟市场一位专营葫芦丝的店主透露,他的葫芦丝平均每天可以售出二三十支,而遇上旅游高峰更可高达五六十支。  
    粗看这些葫芦丝,均是由一个作为共鸣腔的葫芦和三根竹管组成,这对于普通的购买者来说是不易分辨好坏的。但是若和正规厂家生产的葫  
    芦丝相比较就会发现,一样的葫芦丝,却是两种质量。前者往往制作粗糙、音色粗劣,而后者不仅造型优美、外观精良,最主要的是音质柔美、音准很好。可小商小贩不会这么说。在采访中,他们告诉记者,他们的葫芦丝虽然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但是和参加演出用的几百块钱的葫芦丝大同小异,一般人也听不出来。这些葫芦丝从10元到几十元上百元不等,全是出自“民间艺人”或是他们本人之手,本来制作复杂的葫芦丝,他们一天甚至可以做到10来个。  
伪劣产品隐患多多  
    专业葫芦丝的制作是一门精细的手工绝技。如正规的葫芦丝厂家在调整音高的环节中,制作师都采用了以电子校音器调试确定音准的先进声学技术,即以国际标准确定A音的高度。同时还要根据各地天气的变异情况和气温、湿度等差异做适当增减,以保证每件产品的音准科学规范。既然有如此高的工艺要求,那么大量充斥市场的葫芦丝的质量如何?它又会带给消费者怎样的影响呢?有关专家告诉我们:一些根本就不具备制作生产葫芦丝技术条件、更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商人,在利益驱动下,形成了“一条龙”的产销网络,大量生产兜售伪劣葫芦丝。这些产品质量低劣,或五音不全、发音沙哑,或不能归调、音准奇差,更有甚者连摆设观赏都难以企及。目前,伪劣葫芦丝不仅在街头巷尾出现,还一批批涌向各个旅游景点。  
    伪劣葫芦丝和其他一切伪劣产品一样,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次充好、以假代真,使得那些不能分辨真伪的演奏者大受其苦。尤其对于希望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的青少年来说,伪劣葫芦丝更是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劣质葫芦丝簧片质量不高,容易变形并产生很多不正常的声音,长期使用此种质量的乐器,演奏者的听觉、乐感、音准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而那些希望通过学习演奏一件乐器接触民族音乐、进而迈向音乐殿堂的孩子们,这第一步恰恰就误入歧途。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学习,更会削弱他们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兴趣。  
    葫芦丝堪称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中的精品,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而如果劣质葫芦丝长期广泛地流传于世的话,就会削弱这种特有乐器的光芒,进而影响云南省乃至全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昆明全宇琴社教师、云南民族管乐演奏家赵立德表示,在旅游景点购买的葫芦丝留作纪念尚可,但绝大多数不具备用作教学的条件。作为对葫芦丝不太了解的学生和家长,在购买之前最好咨询一下相关的演奏家和制作家,在专家指导下根据演奏者自身年龄、手指等生理条件购买质量可靠的葫芦丝。